内存泄露和垃圾回收机制
一、什么是内存泄漏
程序的运行需要内存。只要程序提出要求,操作系统或者运行时(runtime)就必须供给内存。
对于持续运行的服务进程,必须及时释放不再用到的内存。否则,内存占用越来越高,轻则影响系统性能,重则导致进程崩溃。
垃圾
:内存空间无法触达
不再用到的内存,没有及时释放,就叫做内存泄漏(memory leak)。
二、常见的内存泄漏
写得不好的JavaScript可能出现难以察觉且有害的内存泄漏问题。
在内存有限的设备上,或者在函数会被调用很多次的情况下,内存泄漏可能是个大问题。JavaScript中的内存泄漏大部分是由不合理的引用导致的。
下面来讲一讲常见的内存泄漏:
1. 意外声明的全局变量
意外声明全局变量是最常见但也最容易修复的内存泄漏问题。下面的代码没有使用任何关键字声明变量:
1 |
|
此时,解释器会把变量 name
当作 window
的属性来创建(相当于 window.name = 'yuanyuan'
)。可想而知,在 window
对象上创建的属性,只要 window
本身不被清理就不会消失。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,只要在变量声明前头加上 var
、 let
或 const
关键字即可,这样变量就会在函数执行完毕后离开作用域。
2. 被遗忘的定时器
定时器也可能会悄悄地导致内存泄漏。下面的代码中,定时器的回调通过闭包引用了外部变量:
1 |
|
只要定时器一直运行,回调函数中引用的 name
就会一直占用内存。垃圾回收程序当然知道这一点,因而就不会清理外部变量。
3. 使用不当的闭包
使用 JavaScript 闭包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造成内存泄漏。请看下面的例子:
1 |
|
这会导致分配给 name
的内存被泄漏。以上代码创建了一个内部闭包,只要 outer
函数存在就不能清理 name
,因为闭包一直在引用着它。假如 name
的内容很大(不止是一个小字符串),那可能就是个大问题了。持有了不再需要的函数引用,导致函数关联的词法环境无法销毁
解决方法:使用完毕后手动释放对象
1 |
|
4. 未清理的 DOM 引用
DOM 元素的生命周期正常情况下取决于是否挂载在 DOM 树上,当元素从 DOM 树上移除时,就可以被销毁回收了。
但如果某个 DOM 元素在 JS 中也持有它的引用,想要彻底删除这个元素,就需要把两个引用都清除,这样才能正常回收它。
1 |
|
虽然别的地方删除了,但是对象中还存在对 dom 的引用。
解决方法是删除 DOM 节点时,也要释放 JS 对节点的引用:(不再需要的内存需要赋为null)
1 |
|
三、垃圾回收机制
JavaScript 是使用垃圾回收的语言,也就是说执行环境负责在代码执行时管理内存。在C和C++等语言中,跟踪内存使用对开发者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,也是很多问题的来源。JavaScript为开发者卸下了这个负担,通过自动内存管理实现内存分配和闲置资源回收。基本思路很简单:确定哪个变量不会再使用,然后释放它占用的内存。这个过程是周期性的,即垃圾回收程序每隔一定时间(或者说在代码执行过程中某个预定的收集时间)就会自动运行。垃圾回收过程是一个近似且不完美的方案,因为某块内存是否还有用,属于“不可判定的”问题,意味着靠算法是解决不了的。
以函数中局部变量的正常生命周期为例。函数中的局部变量会在函数执行时存在。此时,栈(或堆)内存会分配空间以保存相应的值。函数在内部使用了变量,然后退出。此时,就不再需要那个局部变量了,它占用的内存可以释放,供后面使用。这种情况下显然不再需要局部变量了,但并不是所有时候都会这么明显。垃圾回收程序必须跟踪记录哪个变量还会使用,以及哪个变量不会再使用,以便回收内存。如何标记未使用的变量也许有不同的实现方式。不过,在浏览器的发展史上,用到过两种主要的标记策略:标记清理和引用计数。
1. 标记清理
JavaScript 最常用的垃圾回收策略是标记清理(mark-and-sweep)。当变量进入上下文,比如在函数内部声明一个变量时,这个变量会被加上存在于上下文中的标记。而不在上下文中的变量,比如在函数外部声明的全局变量,逻辑上讲,永远不应该释放它们的内存,因为只要上下文中的代码在运行,就有可能用到它们。当变量离开上下文时,也会被加上离开上下文的标记。
给变量加标记的方式有很多种。比如,当变量进入上下文时,反转某一位;或者可以维护“在上下文中”和“不在上下文中”两个变量列表,可以把变量从一个列表转移到另一个列表。标记过程的实现并不重要,关键是策略。
垃圾回收程序运行的时候,会标记内存中存储的所有变量(记住,标记方法有很多种)。然后,它会将所有在上下文中的变量,以及被在上下文中的变量引用的变量的标记去掉。在此之后再被加上标记的变量就是待删除的了,原因是任何在上下文中的变量都访问不到它们了。随后垃圾回收程序做一次内存清理,销毁带标记的所有值并收回它们的内存。
到了2008年,IE、Firefox、Opera、Chrome 和 Safari 都在自己的 JavaScript 实现中采用标记清理(或其变体),只是在运行垃圾回收的频率上有所差异。
2. 引用计数
另一种没那么常用的垃圾回收策略是引用计数(referencecounting)。其思路是对每个值都记录它被引用的次数。声明变量并给它赋一个引用值时,这个值的引用数为1。如果同一个值又被赋给另一个变量,那么引用数加1。类似地,如果保存对该值引用的变量被其他值给覆盖了,那么引用数减1。当一个值的引用数为0时,就说明没办法再访问到这个值了,因此可以安全地收回其内存了。垃圾回收程序下次运行的时候就会释放引用数为0的值的内存。
引用计数最早由Netscape Navigator 3.0采用,但很快就遇到了严重的问题:循环引用。所谓循环引用,就是对象A有一个指针指向对象B,而对象B也引用了对象A。比如:
1 |
|
在这个例子中, objectA
和 objectB
通过各自的属性相互引用,意味着它们的引用数都是2。在标记清理策略下,这不是问题,因为在函数结束后,这两个对象都不在作用域中。而在引用计数策略下, objectA
和 objectB
在函数结束后还会存在,因为它们的引用数永远不会变成0。如果函数被多次调用,则会导致大量内存永远不会被释放。为此,Netscape在4.0版放弃了引用计数,转而采用标记清理。事实上,引用计数策略的问题还不止于此。
在IE8及更早版本的IE中,并非所有对象都是原生JavaScript对象。BOM和DOM中的对象是C++实现的组件对象模型(COM,Component Object Model)对象,而COM对象使用引用计数实现垃圾回收。因此,即使这些版本IE的JavaScript引擎使用标记清理,JavaScript存取的COM对象依旧使用引用计数。换句话说,只要涉及COM对象,就无法避开循环引用问题。下面这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涉及COM对象的循环引用问题:
1 |
|
这个例子在一个DOM对象( element )和一个原生JavaScript对象( myObject )之间制造了循环引用。 myObject 变量有一个名为 element 的属性指向DOM对象 element ,而 element 对象有一个 someObject 属性指回 myObject 对象。由于存在循环引用,因此DOM元素的内存永远不会被回收,即使它已经被从页面上删除了 也是如此。
为避免类似的循环引用问题,应该在确保不使用的情况下切断原生JavaScript对象与DOM元素之间的连接。比如,通过以下代码可以清除前面的例子中建立的循环引用:
1 |
|
把变量设置为 null 实际上会切断变量与其之前引用值之间的关系。当下次垃圾回收程序运行时,这些值就会被删除,内存也会被回收。
为了补救这一点,IE9把BOM和DOM对象都改成了JavaScript对象,这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存在两套垃圾回收算法而导致的问题,还消除了常见的内存泄漏现象。
回过头可以发现,使用标记清理策略的话,循环引用就不再是问题了。
在上面的示例中,函数调用返回之后,两个对象从全局对象出发无法获取。因此,他们将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。第二个示例同样,一旦 div 和其事件处理无法从根获取到,他们将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。
四、内存管理方案
JavaScript变量可以保存两种类型的值:原始值和引用值。原始值是 6 种原始数据类型: Undefined
、 Null
、Boolean
、 Number
、 String
和 Symbol
。
原始值和引用值有以下特点:
- 原始值大小固定,因此保存在栈内存上。
- 从一个变量到另一个变量复制原始值会创建该值的第二个副本。
- 引用值是对象,存储在堆内存上。
- 包含引用值的变量实际上只包含指向相应对象的一个指针,而不是对象本身。
- 从一个变量到另一个变量复制引用值只会复制指针,因此结果是两个变量都指向同一个对象。
- typeof 操作符可以确定值的原始类型,而 instanceof 操作符用于确保值的引用类型。
任何变量(不管包含的是原始值还是引用值)都存在于某个执行上下文中(也称为作用域)。这个上下文(作用域)决定了变量的生命周期,以及它们可以访问代码的哪些部分。
执行上下文可以总结如下:
- 执行上下文分全局上下文、函数上下文和块级上下文。
- 代码执行流每进入一个新上下文,都会创建一个作用域链,用于搜索变量和函数。
- 函数或块的局部上下文不仅可以访问自己作用域内的变量,而且也可以访问任何包含上下文乃至全局上下文中的变量。
- 全局上下文只能访问全局上下文中的变量和函数,不能直接访问局部上下文中的任何数据。
- 变量的执行上下文用于确定什么时候释放内存。
JavaScript是使用垃圾回收的编程语言,开发者不需要操心内存分配和回收。
JavaScript的垃圾回收程序可以总结如下:
- 离开作用域的值会被自动标记为可回收,然后在垃圾回收期间被删除。
- 主流的垃圾回收算法是标记清理,即先给当前不使用的值加上标记,再回来回收它们的内存。
- 引用计数是另一种垃圾回收策略,需要记录值被引用了多少次。
- JavaScript 引擎不再使用这种算法,但某些旧版本的IE仍然会受这种算法的影响,原因是JavaScript会访问非原生JavaScript对象(如DOM元素)。
- 引用计数在代码中存在循环引用时会出现问题。
- 解除变量的引用不仅可以消除循环引用,而且对垃圾回收也有帮助。为促进内存回收,全局对象、全局对象的属性和循环引用都应该在不需要时解除引用。
在使用垃圾回收的编程环境中,开发者通常无须关心内存管理。不过,JavaScript运行在一个内存管理与垃圾回收都很特殊的环境。分配给浏览器的内存通常比分配给桌面软件的要少很多,分配给移动浏览器的就更少了。这更多出于安全考虑而不是别的,就是为了避免运行大量JavaScript的网页耗尽系统内存而导致操作系统崩溃。这个内存限制不仅影响变量分配,也影响调用栈以及能够同时在一个线程中执行的语句数量。
● 解除引用
将内存占用量保持在一个较小的值可以让页面性能更好。优化内存占用的最佳手段就是保证在执行代码时只保存必要的数据。如果数据不再必要,那么把它设置为 null
,从而释放其引用。这也可以叫作解除引用。这个建议最适合全局变量和全局对象的属性。局部变量在超出作用域后会被自动解除引用,如下面的例子所示:
1 |
|
在上面的代码中,变量 globalPerson
保存着createPerson()
函数调用返回的值。在 createPerson()
内部, localPerson
创建了一个对象并给它添加了一个 name
属性。然后, localPerson
作为函数值被返回,并被赋值给globalPerson
。 localPerson
在 createPerson()
执行完成超出上下文后会自动被解除引用,不需要显式处理。但globalPerson
是一个全局变量,应该在不再需要时手动解除其引用,最后一行就是这么做的。
不过要注意,解除对一个值的引用并不会自动导致相关内存被回收。解除引用的关键在于确保相关的值已经不在上下文里了,因此它在下次垃圾回收时会被回收。
● 通过 const
和 let
声明提升性能
ES6增加这两个关键字不仅有助于改善代码风格,而且同样有助于改进垃圾回收的过程。因为 const
和 let
都以块(而非函数)为作用域,所以相比于使用 var
,使用这两个新关键字可能会更早地让垃圾回收程序介入,尽早回收应该回收的内存。在块作用域比函数作用域更早终止的情况下,这就有可能发生。